欢迎访问凤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故事

企业故事


瓦房坝人的“匪气”(一)

[ 发布时间:2014-12-26 | 浏览:8053次 ]

——大山深处的另类创业经济记录

摘要: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血性十足的人物,因始皇帝毁灭了他的国家,军队杀戮了他的亲人,为了复仇他单身重金雇用武林高人一同以石破惊天的胆量,刺杀这位万人之上的皇帝未遂。后隐性埋名,又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辅佐了一个“混混人物”推翻了一个朝代。秦末汉初,在功成名就之时,突然辞去官职隐居于秦岭大山里之紫柏山中,被后人称誉为“英雄神仙”。如今在此山足下的山民以“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在独特的经济领域中又演绎出一幕现代版的惊奇画面……

2014年826日,是个难得的晴天。

经济调查人员和记者去一个陕、甘、川三省交界的大山村落调查采访。森林茂盛,山高路陡,云雾缭绕,地理海拔在1600米以上,唐代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对这里最为逼真恰当的环境描述。

汽车沿着一条蜿蜒的山谷道路盘山而上,穿行于大山及云雾之中,到达山顶,眼前视野开阔了,两山夹一路,山上各种树木参天蔽日。车子又向下行,不知又拐了几个弯视线里终于出现了一条狭长绵延的山谷地带,沿河流星星点点分散着农家房舍。看山下,峰奇木秀,林海跌宕。举目四周,莽莽青山。形成了紫柏山“暮春花雨”的美丽景色。

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树木都不高,但树形却千奇百怪,就像一个个姿态万千的花木盆景。清晨,山雾铺地,露珠晶莹,草尖下垂,随着雾气的升腾,草尖直立。随行的晓平告诉我们,眼前就是长坪村,那村里第一家便是村支书陈天德的家。

车子稳稳地停在门前的水泥土地坪上,我们细细打量陈支书的老旧二宅子,感觉和凤县别人住宅不一样,有一种川西民居的建筑风格。

那天,正巧陈支书去镇上开会,女主人说十一二点才能回来。五十来岁的很好客招待我们喝水。在陈支书家一间低矮的客厅里,房间有一整发旧二老组合柜显然是八十年代的产物,油漆也斑斑驳驳。据说,这个久居深山的老支书曾经是个大名人。

村子里的人都富的流油,人均财富积累已高至100万元之多。而年过六旬的村支书兼村长陈天德却依然住在八十年代初修建的老房子里。

我们问女主人:为什么不修建新房呢?

女主人操着浓厚的四川话说:我家那口子忙呀,都忙村上的事,哪里还顾得上给家里盖房子呀,家里干农活啥子事都是我一个忙活。

一辆摩托声由远即近。

我们迎了出去。

一辆摩托车停下,后座上下来一个红脸膛的汉子,年纪约有六十开外。

王晓平迎上去打招呼说:陈支书你回来了。

陈支书握着晓平的手说:你姓王,你这个娃娃在我们长坪驻过队,是个好娃娃。

王晓平把我们介绍给陈支书。

陈支书握着我们的手说:稀客、稀客、欢迎欢迎。

无奈

我们在陈支书家吃了便饭,便开始对他的采访。

陈支书向介绍了长坪所处的地理位置;这里是陕西省凤县最边远的一个瓦房坝乡的小山村。东靠留坝田镇交界,西和汉中勉县接壤,南靠六坝乡,北接两当、凤县。旅游风景区紫柏山隔山相望。位于紫柏山脚下,紫柏山、太白山、华山被称为陕西三大名山。紫柏山自从两千多年前刘邦的谋士张良功成隐退辟谷之山,紫柏山位于陕西西部的紫柏山,地跨宝鸡市凤县与汉中市留坝县,总面积约180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2610米,是陕西西部的第二大高山。山顶有“八十二坦”,坦坦草木葱茏、苍翠欲滴;山腰有“七十二洞”,山体古木参天、松柏密布、修篁蔽日、溪水潺潺。历史上西汉开国,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天下成功后谋臣张良又曾隐居于此;批准为陕西省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又列为陕西省“三大名山”之一。紫柏山西峰的五云洞有张良辟谷隐居的具体遗迹。凤县五云洞和大寺上的张良殿堂,距今至少有1800多年的历史,后因北魏以来连云栈道兴起,庙址随着交通变化向东南和东峰转移,但五云洞、大寺上作为“正宗”遗迹流传至今。

紫柏已在地球演化史上原为古地中海东伸之海沟,即地质学家称之谓“秦岭槽地”的一部分。紫柏山就是在秦岭隆起之时而从海底凸起的一座高山,距今已有28亿多年的历史。地质学家称为“喀斯特岩溶地质”。

紫柏山的佛气、仙气、灵气。会使人妙趣横生。尤其是站在高峰之上观日出,在灰白色的晨雾中,万道霞光及各色云彩隆重地捧出红日,给人一种身临天庭般地感觉,使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

紫柏山一带是陕南道教活动的中心。因张良的辟谷而成为“神仙所居”之地,列为全国道教的“第三洞天”,自此以来紫柏山成为流传千古的“紫柏仙山”,后来的全真道龙门派又历经数百年在紫柏山上、山下经营,建堂、立庙会、木鱼经声、钟鼓齐鸣,响彻云霄,成为道教基地。

我们问及村长情况时,陈支书自称书记、村长他一肩挑,他干了31年村长,25年村支书,全村115440人。

问到村里人的种植情况。

陈支书告诉我们,全村115户人家,几乎家家都种上了濒危中药材猪苓,种植率达到了100%

问及村上人致富情况,陈支书告诉我们,全村有十户人家在凤县县城买了商品房,几乎每家都有小轿车,有的人家有两辆轿车。

问及村上劳务输出情况,陈支书说全村青壮年劳力里面只有5人外出打工,陈支书告诉我们,村民都尝到了种猪苓的甜头,这些年在外打工的人都陆陆续续回来了。

谈到种猪苓,陈支书打开了话匣子——

长坪村是个高寒山区,海拔1950米,曾经发展农业经济经历了数不清的失败,苹果、核桃不能种,花椒、葡萄不能种,许多其他乡镇能种植的经济林,在长坪都种不成,为了试耕经济林果种植,陈支书耗费了十几年的心思。看着村民受穷,看着小伙子们找不到对象,他愁呀,愁的,连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

封闭的大山、落后的思想、恶劣的自然条件致使山民只能在贫困线上挣扎。

怎么办?他这个当家人得给村了们寻找一条出路,不然他这个当家人还有啥子用,几年来,他去汉中、去太白、去甘肃的陇南,目的是为了乡亲们寻求一条致富路,没有钱,他在人家麦苗垛上打个洞住过,没钱买饭,他曾用野果充饥,甚至买不起一瓶矿泉水,他就用塑料瓶在露天水笼头上接水解渴。

92年春天,陈支书去了太白县,他听到一个叫高培义的能人,他爬山涉水,跑穿双脚,终于找到了高培义。原来高培义靠种猪苓发了财。死磨硬缠,他终于从高培义口中得知一些情况,高培义所在的村子海拔1600多米,而猪苓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的地方才适应生长。

陈支书得到了一些种猪苓的情况,决心带着全村人种猪苓,拔不掉穷根誓不罢休。

陈天德决心请高培义去长坪指导村上人种猪苓,但人家不肯前往。

这个硬汉子无论怎么费口舌,怎么说好话,但高培义总是不肯前往,更是不肯传授种猪苓的技术。

铁骨狰狰的陈天德“扑通”跪在地上,他声泪俱下:我以一个村长名义恳求你,我以一个共产党人的名义求求你,为了让我们村民能吃上饭,为了能让我们长坪彻底摆脱穷根,老陈求你了。心诚所致,高培义答应跟老陈远赴瓦房坝。




打印  |  关闭